澳洲中文网-澳洲新闻

网友曝光! 华人老板给员工吃客人剩菜, 每个在中餐厅打过工的人都有难以愈合的疤…

2019年2月19日 | 编辑: |

到中餐馆打工,是大部分移民在这个陌生国度求生存的第一份工作。

有起早贪黑的辛苦,也有苦尽甘来的幸福。

小编选取了下面几个人的真实故事,也许我们能从这些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奇葩老板爱吃客人剩菜

一位之前在华人餐厅打工过两年的新移民说道:

“我的老板就是其中之一。老板是香港人,大概60多岁的人,很不服老,总是穿的很时尚,尤其讲究名牌。

买了新衣服就要给我们显摆一下,每每必定把领子翻开给我们看他衣服的牌子,总是说,“名牌,很贵的,你们买不起的。”

(图片来源:网络)

他一只耳朵上还穿了个耳洞,戴了一颗钻石耳钉,也常常指着他耳朵对我们说,“一卡钻石,人家送的!”

老板会偷吃垃圾。有一次一位客人点了一份SATAY CHICKEN,吃了一半就结帐走了。

我收拾了餐桌,端着那碟菜要扔到垃圾桶里。被老板看见了,他说,别扔,放在那里。我就放在厨房了。

过了不久,忽然看见老板坐在餐厅的一个不引人注目的角落里,面前有一碗米饭,和那碟我要扔的菜,正在津津有味的吃着。

我十分诧异,老板不仅自己吃垃圾,还打包送人。客人吃剩的点心,比如说一笼里有三个饺子,客人吃了一个,剩下两个,他就偷偷攒攒放在外买盒里,送给工人。

我们都知道老板喜欢垃圾,所以他每次给我们,我们都表面上欢天喜地的收下,回头就扔在垃圾箱里。

香港同事歧视大陆人

另一位极品人物是个女孩子,也是在那里打工的,是香港人,就叫她香港女吧。香港女同是打工妹,可与我们地位截然不同。

我是跟她讲的普通话,因为大多数香港人,广东人都听得懂普通话。这本是小事一桩,没想到,她用一种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极度鄙视的眼神看了我一眼,没理我。好像我是只老鼠,龌龊肮脏,她是公主高高在上。

出了名的坏脾气,因为跟老板娘关系好,所以没人敢惹她。香港女不认为自己是天朝人。一次一桌大陆来的客人在吃饭,香港女过去结帐,用英文跟客人说话,客人说,你能不能说中文。香港女答,不能。客人说,那你是不是天朝人?香港女答,不是。

当然客人全部说的是中文普通话,香港女明明听得懂却用英文回答。客人气的向老板投诉,老板也奈何她不得,最后不了了之。

 

香港女极爱打扮,浓妆艳抹。她认为餐馆是她的走秀场。我们这些普通的打工妹必须穿黑衬衣,黑裤子,头发挽起以免掉到客人的盘子里。香港女每次来必是一身长裙,而且每个星期都不一样。

头发一定是散落着,有时还卷几个大弯。鞋必定是高跟,有时还穿长靴。她走路必定是不慌不忙,和我们这些从她身边呼啸而过在客人与厨房之间奔跑的服务员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被骂得猪狗不如

在餐馆里总有一个雷厉风行,工作经验丰富但是极其严苛,尖酸刻薄的领头者。

“就你这英语还大学生呢!连纸巾都不知道怎么说。”

“做事要有收尾,你又忘盖盖子了,就你这手艺,其他老板早就叫你走人了!”

“累什么?干这几天就喊累了?那么金枝玉叶,餐馆工作不适合你,尽早换工作吧!”

尽管你做好了受苦的准备,还是在在这孤苦伶仃的城市,多少个夜里,蒙着被子泪流不止。

干不完的 sidework

初入行的你,当然其他行业也一样,一开始是最廉价的劳动力,扫地,拖地,扫厕所,是你的不是你的活,你都得干。还要会来事,不是你的,你也最好主动干。

累完一天,你只想倒头就睡。

店里的老人会欺负你,要么经常找各种理先走,让你帮忙收拾他的sidework。

但是当你有急事要先走的时候,他们一个个没有人愿意帮你收拾你的部分的。

要么欺负你英语没有他们好,工作没有他们娴熟,抓你的辫子,跟老板告状。

遭受身心双重折磨

每天要面对不仅脾气火爆,动不动就爆粗口还很mean,并不希望你好的老板同事;每天有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的连轴转;

每天回家累得只想倒头就睡,一周休息一天,只想在家补补觉,还有一堆衣服等着你洗;全年无休,别人工作你工作,别人过年过节你还得工作。

想学习提升自我吧。除了几个意志力坚强的,可以做到晚上一点睡早上七点起去上学,上完学马上飞奔回去工作的。

大多只是一边抱怨生活不满一边得过且过。外加上被自己同胞看不起又融不进白人生活圈。跟国内亲人也不敢说实话,一个大学生毕业只能打打餐馆工。所有的苦和累都自己扛,只能在深夜里暗自流泪。

在中餐厅长大的华裔孩子, 每个人身上都有难以愈合的疤…

除了这些在华人餐厅打工的新移民们,最近,英国BBC故事频道播出了一部名为“外卖儿女”的短片,将镜头对准了从小在中餐馆、外卖店长大的年轻华裔们。

从早晨天还没亮就出门买菜,到晚上披星戴月地回到家中,不少移民为了生存,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埋头在中餐馆的那一方寸封闭的空间里,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每周无休地默默背负着生活的艰辛…

而这些艰辛最直接的见证者,其实就是他们的孩子!

“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伤疤”

Kaz,从6岁开始就帮家里扛起餐厅的活计:“一开始只是帮忙洗碗,但是我太矮了,只能在后厨搬了椅子站在上面洗碗。”

Jun Kit的记忆中,则是12岁时帮父母把刚刚炒好的面条装进打包盒,并且盖上盖子。而这看起来很简单的工作,对于Jun来说,却是稚嫩的小手一次又一次被盒子里冒出来的水蒸汽烫到。

Ying从7岁开始,他的大部分记忆都是在后厨不停地剥虾。

Jhen和哥哥每天放学后都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刨土豆,“我们住的房间没有任何暖气,所以冬天我们必须穿上厚厚的衣服刨土豆,小手被冻得通红也不能放下手里的活计。”

对于Cafie来说,她每天在送外卖的路上都会在大脑里幻想客人说错了地址,这样她就可以吃了手中热腾腾的食物,而不是在街头饿着肚子……

他们每一个人无一例外地都有着被烫伤的经历:

在油锅旁炸堆成高山一样的薯条,330度高温的油飞溅到手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精神上的伤害,还包括因为在外卖店长时间工作,正值青春期的他们根本不可能找到玩伴。

每个周末,就在学校里的同龄伙伴都在家里开派对时,这些在中餐外卖店辛苦工作的孩子却丝毫抽不出时间赴约。

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也不愿意去,“因为我们全身上下都散发着鱼炸薯条的味道”!

“朋友们问起我们为什么不去参加派对,我们就装作若无其事地说,我要工作,但是他们没人知道我做的是什么工作!”

而对于像Kaz一样的女孩来说,最让她难以启齿的,还包括在自家外卖店上餐时,被顾客一次又一次“骚扰”,而那时候的她只不过是10多岁的花季少女。

而16岁的Cafie甚至遇到餐厅顾客向他求婚的事,被吓坏了而不敢告诉父母的她只能故作镇定地回答:“我还只有16岁而已,我不能结婚!”

“我不是为了自己,我是为了孩子”

在每一个中餐馆里,都有一样的文化和相似的故事:“外卖儿女”的童年不是家里的电视机和玩具,而是父母每天都在忙碌的餐厅。

但是所幸,并不是每一个移民家庭都让孩子承担这些。

1993年从中国广州移民到新西兰的Ella(化名),如今在奥克兰开着一家小有名气的咖啡馆。

她宁愿多花些钱请4个员工,而让孩子花更多时间在学习上。

如今,Ella的大儿子已经从大学毕业,有意向投身IT行业,而小女儿在大学选修了双学位,对未来的人生充满了憧憬。

而Ella的同行中,也有被生活重压逼得不得已让孩子在餐厅长期帮忙的。

“我那个朋友家里有5个孩子,大女儿9岁时候就背着弟弟在厨房干活了,有一次她太累了抱着我哭,我的心都碎了……”Ella回忆说。

对于生活的磨难,他们心存感恩

这些移民后代,在长大后会如何应对中餐厅外面的世界。

和许多移民后代都有身份焦虑一样,面对BBC的采访,“外卖儿女”也并不确认自己的身份是中国人。

他们说着纯正的英式英语,几乎所有的青春期都是在外卖店里度过,“我们不知道中国人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因为我们根本接触不到中国城之外的中国人!”

许多人也提出了这样的质疑:这些父母为了孩子移民国外,干着做苦最累的活,无非是希望孩子能通过接受西方教育,过上更好的生活。可在中餐馆长大的孩子们,真的能在西方社会“翻身”吗?

他们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比同龄人更早认清社会现实,也更成熟、懂事。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虽然片中并没有对6个人如今的工作和生活做交代,但在短片的结尾,所有人身上都呈现出的是对于父母的感恩之情。

“不惧评判,大胆告诉世人我来自哪里”

在中餐馆长大的美国纽约华裔设计师Sandy Liang,用另一种形式,将她对于自己是“外卖儿女”这一身份的态度展现了出来!

2014年,已是小有名气的Sandy Liang没有回避自己的身份和背景,而是大胆地将自己从小的成长环境放在所有人面前——她选择在父亲的中餐馆里拍摄自己品牌秋冬系列的广告。

“这就是我最熟悉的地方,也是我能成为现在的我的理由!”Sandy Liang不惧来自社会的任何评判,大胆地告诉世人她来自哪里,在怎样的环境中长大,以及她现在是怎样的一个人。

这样的态度也越来越多出现在新一代华裔身上。

此前在国内很火的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中表现活跃的“嘻哈侠”欧阳靖(MC Jin)亦在多首表达身份认同感的歌里,唱过有关美式中餐的内容。

而这位嘻哈达人身上呈现出来的,也是对于自己身份以及成长背景的不回避和自信。

诚然,即使在中餐厅有过辛苦的日子,但生活终究会一点点变得更好,一切都会苦尽甘来。

如果这篇文章触动了你,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在华人餐厅打工的经历。

相关文章

用户留言.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