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中文网-澳洲新闻

中国成出国留学人数最多国家

2016年12月22日 | 编辑: |

根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2015年,中国在海外留学的学生达到126万人,约占世界国际留学生总数的25%。

1、自费留学“井喷”增长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大四学生綦绩最近在忙着准备到美国读研究生。“出国可以了解新的文化,获得更高的学历,学习先进的知识。”綦绩对笔者说。

刘女士的女儿17岁就出国了,如今已在墨尔本大学读大三。“孩子高考没考上自己喜欢的大学,又不想读不够好的学校,就去了澳洲。”刘女士对本报表示,“时代变了,地球都变成地球村了,坐个飞机就能到南半球,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而且还有QQ、微信,天天都可以视频聊天,孩子也不会太想家。”

在女儿出国后,刘女士发现,其实身边很多亲戚朋友都把孩子送出国,自费留学已经成为“挡不住的潮流”。“上世纪80年代末我们上大学的时候也有出国潮,那时大多是一些来自大城市、家境优越或者有海外背景的同学,现在几乎是全民普及。听孩子说,她在澳洲的留学生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山东、云南、内蒙古的都有。”

《中国留学市场2016盘点与2017展望报告》显示,中国已经连续几年成为全球最大留学生输出国,2015年中国留学人数达到52.37万。近年来,除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外,国内二三线城市的学生逐渐成为留学的主力,2016年留学市场有明显的向四线城市拓展的趋势。留学已经成为大众化的选择,不再是精英家庭的专利,留学市场的主消费群体是新中产阶级,同时不断向工薪家庭延伸。

欧美同学会理事、《留学生》杂志编委艾曙光对本报分析称,最近10年,自费留学生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这与中国经济水平的提升、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于出国留学的认识变化有关。传统的公费留学生大多是去读研,现在已有很多学生自费出国进行本科乃至中学阶段的学习。

2、选择趋向多元化个性化
“与从前相比,留学生对学校的选择范围更广,选择也更加个性化,而不只是瞄准名校。 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去英国之外的欧洲国家留学,如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小语种的西欧国家开始被重视,一方面由于学费相对较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多样化的专业选择和文化氛围。”金吉列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市场部内容总监王女士对本报分析说。

“以前留学大部分是去美国,现在全球各个地方都有中国人。”留学生家长刘女士认为,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通越来越便利。“孩子刚上大学时,从北京飞墨尔本还要在上海或者广州转机,去年国航开通了直飞,只要11个小时就能到,对我们来说方便了许多。”而在留学专业的选择上,刘女士也感到越来越多元化,以前除了理工科之外大多选择金融、传播等专业,现在更多的是从孩子的兴趣出发。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大众传媒专业的韩同学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中国留学生最为集中的还是商科类和工科类专业。但也有人选择一些冷门专业,比如我认识一个学电视剧配音的,还有学习护理专业,主要是因为学校的相关专业排名靠前。”

启德教育集团留学事业部副总经理张磊说,2016年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中,艺术类、英语语言、健康管理等专业的选择人数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艺术类专业增长最多,占留学生总数的比例达到了6.5%,“这说明留学生在专业选择上越来越理性,而不是一味追求热门。”

艾曙光指出,现在留学生出国的目的越来越多元化,不像以前那样单纯是为了求学。比如有的女生对韩国电视剧、韩国化妆品、韩国文化等很感兴趣,所以选择去韩国留学,这是生活价值观取向的一种表现。

艾曙光认为,新时期,中国留学生在“走出去”的同时,可以向外部世界介绍、展现中国的情况,讲述中国的故事,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而回国时又会把国外先进的文化、科技、理念等带回来,起到桥梁般的沟通、承载作用,意义深远。

3、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
《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6)》指出,中国学生出国留学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美国为例,2014-2015学年,在美中国留学生的本科生人数首次超过研究生人数。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倾向于更早地走出去。根据2015年美国国土安全部发布的数据,近5年,赴美就读初高中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增长近3倍,其中最小的学生仅有10岁。

“我儿子初中毕业就送去美国了。”浙江省杭州市的林女士对笔者说,“孩子中考前成绩波动比较大,他爸特别着急,怕他考不上好的高中。当时看到很多朋友的孩子都出国读书,受他们影响,也决定送孩子出去。现在看来,孩子在国外读高中对他的成长还是挺有益的。”

对于留学生低龄化的现象,艾曙光认为,随着中国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日益加深,很多家长希望孩子从小就能接受国际化的教育、培养国际化的视野,因此选择在孩子年龄较小的时候就送出国,有条件的还会去陪读。

相关文章

用户留言.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